大連翻譯公司講述的口譯音韻和諧
發布時間:2020-06-11 05:24:31
|
閱讀量:2020-06-11
語言要考慮發音輕松,氣流要夠用,不能拗嘴,否則不利于交流,在人類的漫長的語言發展過程,不利于發音的因素統統被剔除,不是法律和語言學家要怎么規定,而是,人類肺活量和嘴部肌肉怎么得勁怎么來。
英語的吞音非常嚴重,其實是一種連讀,從常見的 you are welcome開始,到唾沫紛飛的演講,到處都是氣流和嘴部肌肉的偷工減料。
所以我們中國人在學習I外語時,往往愿意一廂情愿的把某個單詞固定成中國的某個音,給他們畫上等號,以為借此掌握了外語發音的z高準則,比如“good’非要張大嘴狠狠的發成:”固的”拋開外國人的臉部肌肉和我們的運動方式的不同,你看這個固的適合在長句中使用嗎,發完這一個音后,氣全泄了,以后的話都沒法說出口了。
對此,勞動人民是有辦法的(全世界的所有勞動人民),發明了“音便“這個“便”就是方便,為了交流的便利而發生的改變,比如連讀,比如吞音。比如:“be good at”直接首尾相接,拼成一個單詞。
在中國詞匯中,這種音律上的變通更多,比如“押韻”就是一種,押韻的目的除了上口之外,還是為了守住氣流,便于為后續的話積蓄力量,比如:“唯見江心秋月白(bo)”
“遠上寒山石徑斜(xia)”,現代人愿意討論,這個發音是古音,現在早就不用了,其實這是無知的表現。古音并不是為了造作,而是有其現實的需要。
在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上班的我,每天經過地鐵3號線,都會看到拼客的司機喊:平安、世貿、人民路“,我就想,為什么不含我們大連翻譯公司所在的人壽大廈呢,明明平安大廈和人壽大廈是一體的啊,難道喊“人壽、世貿、人民路”不行嗎,實際上一試就發現,喊起來很費勁。喊一天受得了嗎?同樣,20年前,開發區的小客車喊客時,直接喊“開~區”中間的發字含糊省略掉,加上這個‘發’會很累,不信的朋友可以試試。
日語當中同樣存在音變,比如「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變成「しなくちゃ」,簡短,直接。非常有助于交流。
同樣,懂日語的朋友會發現,日語的i段假名,有時你很難分清日本人發的是哪行的,特別是h行的i段,通常都用了sa行的i段代替了,就是ひ⇒し。
口語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音律上的學問,要保證口語的流暢,音變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