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得罪很多人的準備,有了接受各種口誅筆伐的覺悟。大連的外語平均水平是很高的,外語人才也很多。特別是日語方面,當初日企大量來大連開發區投資建廠,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了大連的日語人才。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
但是,大連翻譯市場上充斥的日語翻譯的風格確是中式的日語,特別是落到紙面上的時候,就特別的扎眼,口語說說還無所謂,影響不會那么深遠。學習外語的過程,并不是外國人懂了就可以了,盡量用地道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意思是很關鍵的,當然筆者的日語水平也不高,也在不斷的學習中,因為在經營管理
大連翻譯公司(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的過程中,通過審稿,見到了太多的案例,由此自身的敏感性得以提升,進步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分享以下兩個案例給大家,以圖共同提高。
在翻譯勞動合同當中,常見的詞匯“續簽”,很多成名的翻譯老手用了各種中式的表達,如“繼續”、"引續“等,不可否認這些日語詞匯都是存在的,都有類似的意思,但是卻不是用的這里的。其實日語直接就一個”更新(koushin)就很完美了。犯這種錯誤的,其實是不經常讀日本或者說日本人寫的東西。胸中沒有寄存,用時胡亂抽取一個了事。所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搞翻譯工作的,一定要每天閱讀原汁原味的外語書籍和刊物,否則就是閉門造車。犯這種錯誤的,主要是在國內外語院校畢業的翻譯人員,他們整體詞匯儲備量非常大,但是還沒有激活,沒有真正賦予其靈魂,形成了思維定勢。糾正的方式就是多讀日文原著。
用詞的地道與否,
大連翻譯公司還有一例。
在翻譯建筑合同時,后期廠區涉及到土地平整,綠化的,但是因為中文的行文也是千差萬別的,某天大外的一個校友拿來一個建筑合同,其中用了一個“開荒”,這個詞讓這個哥們整個崩潰了。選了很多次,覺得都不到位,后來我給了他一個詞匯“造成”(zousei),他拍案叫絕,有意思的是,和他同來的一個助手(也許不是搞日語的吧),以為他領導是不好意思駁斥我,但她不怕拉下臉,就說“我們不是說造成什么后果,是說整理場地、拔雜草燒掉.....”,其實這個詞在日語中就是將土地、廠區等整理成某種既定的目標,當然和中文的“開荒”一詞的內涵的外延是有差別的,但是這是在表述該種話題時的地道的詞匯,不管你是燒、還是砍、拔“都包括了。語言的外延并不重要,而在乎是否合乎場景。也許這就是選詞、用詞的精髓吧。
要擺脫中式外語,選詞不地道就談不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