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以訛傳訛的誤譯
發布時間:2020-05-13 01:54:46
|
閱讀量:2020-05-13
在生活中,經常有一些 “意” 會錯的詞語,到最后形成了從“誤意”到“誤譯”的質變。
大連信雅達翻譯公司同感于此,略加整理。
各民族語言的切換(翻譯)過程中會出現這種具有代表性的情況,但是本質上都是相同的,就是沒有在紙面上形成一個定論,或者這個定論是沒有依據的,經不起推敲。由此可見,作為翻譯公司和翻譯從業人員的責任有多么大,翻譯的內容一旦落到紙面,就會流傳,錯了就是謬種流傳,會引人發笑。就會影響翻譯人員或者翻譯公司的形象與信譽,不可輕視。
在本民族語言的使用與記錄過程中產生的誤譯,主要是聽力和對該詞匯內涵理解錯位導致的,就是所謂的翻譯不對等。
在網絡時代,自媒體和新媒介的出現,大大加到了文化的傳播速度,但是,也間接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就是文化的監管與糾錯功能缺失。今天舉兩個常見的翻譯錯誤:
1.無毒不丈夫。這個詞匯近年來廣為流傳,有壓到原創之勢。這里的“毒”不僅僅是個錯別字那么簡單,因為一字只差, 意思完全不搭邊。請看原文: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里的“度”對應的前句的詞匯是“量”,表達的是一個人的’氣度“,心胸的,氣量的意思。如果變成毒,你看成什么樣子。
2.混吃等死,這個“死“是”屎“之誤,這個俗語想表達的不是,吃吃喝喝,等著死,而是,吃了拉的混沌狀態。
大家都知道,在漢語的短語,俗語、成語中,結構都是平衡的,前后對照,所以前一個詞和后一個詞必有關聯。
那些前后不對照、不搭邊的無疑是錯誤的。
大連信雅達翻譯有限公司,從事中外語言翻譯、交流與傳播的工作,各種資質齊全,歡迎咨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