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開發區日企遍地,在帶來就業的同時,也帶動了一批配套的國內企業,通常被稱為"業者“,這些給日資企業做配套的本土企業,技術水平比較高,有的甚至達到了和日本企業比肩的程度。但是,他們一直在產業鏈的下游,甘心掙著小錢。大連信雅達翻譯今天從翻譯的角度來分析下原因,意在以小見大,也想拋磚引玉。在整個為日企配套的產業鏈中,翻譯是微不足道的一環,但是對翻譯的輕視已經構成了大連開發區日企配套企業的成長羈絆。
比如大連開發區一些本土企業,制作的模具,技術水準很高,已經被日本買進運回供日本企業或者他們在其他國家的工場使用。但我們的利潤卻非常低。
長久以來,大連開發區的本土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如下傾向:
1.埋頭苦干,不講包裝、不講品牌,結果牢牢被鎖定在產業鏈下游,掙點微薄的辛苦錢。不重視包裝,主要是資料不整理、不翻譯,日企要求提交的一些管理方面的文件,他們不認真做,不翻譯,草草用翻譯軟件翻譯了事,自己的想法是,反正我在認真工作,我的東西不差就行了。殊不知日企為什么天天做那些無用的5s管理文件,做那些無聊的教育文件,花大價錢找
大連翻譯公司翻譯?真的無用嗎?不是的,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人家牢牢樹立了自己的形象”日本的東西貴,但是可靠,質量好,反觀我們大連開發區的本土日資配套企業呢,因為不注重翻譯細節,永遠是以大老粗、手工作坊的形象示人。
2.大連開發區的本體日資配套企業,在翻譯上省錢,把錢用在請日本企業的日本人喝酒上,認為"成了哥們,就有活干“,有活干是不加,但是永遠是給人做嫁衣。為什么不認證做好包括翻譯在內的細節工作來打造品牌呢?
大連日資企業的日方管理者拿到本土配套企業的用軟件翻譯的管理文件,往往搖頭,但沒辦法,活是繼續給這些人干,但是把他們定位在一些只會干粗活的粗人。
輕視翻譯已經成為了大連開發區日企配套企業的成長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