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黨中央提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我們的相關工作也是在按這個方向實施的。但是從翻譯角度看,我們的文化復興方面還是有很多問題。比如整個文化體系的文化佚失,因為整個社會的基本文化程度決定了文化的復興程度,所以有些問題還是不容忽視的,比如今天由
大連翻譯公司提到的以下問題,足以引起所有人的重視和反思。
今天,在我們的網絡上,日常用語中,玲瑯滿目的各類跟帖中,到處可見一些違反歷史文化傳承的、讓人尷尬的用語,沒有人意識到,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很難想象這是在中國完成掃盲之后,又經歷了幾十年的教育產業化后的今天所發生的,這些正在無孔不入的影響下幾代人。舉兩個例子。
“感謝小編”,這是讀者看到某個對自己有用的文章后,對作者的感謝之語。但是,“小編”這個用法是尊重對方嗎?不是的,是貶低對方,感謝對方時卻要貶低對方?是的,實實在在的每天,每個網絡上都在上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自謙時才會用到“小這個詞,以自降身份,抬高對方,表示自謙、禮貌。比如”小人我....“”小老兒”“小民”等,這是在中華5000年的文明中有定論的,用法固定且單一的,沒有其他解釋的。我們在做翻譯的過程中,會發現,在今天包括日韓在內的東亞乃至東南亞各國,依然沿襲、傳承了這些用法,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偏偏當代的中國人敢于挑戰這一切,是進步嗎?
還有,我們在某眾點評上,常常看到有客人留言,為了證明我很滿意,以后會再來,就說,“以后會經常光顧”,結果正好說反了,光顧是店家為了尊重客人,而抬高對方的身份,比如“歡迎光臨”,'賞光“,'借光”等,這是我們翻譯學習過程中,歸類的”敬語“中的”尊敬“用法,而上文的”小“是敬語體系中的”自謙“用法,這是兩個極端,自謙語用在自己身上,尊敬語用在客人身上,但目的只有一個,達到尊敬對方的目的,所以統稱為敬語。
照這種趨勢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后就該說“我要蒞臨寒舍去給你賞光”,我家“令愛”考上了好大學,你家犬子就差多了“等。
文化的墮落讓人尷尬如斯,何談復興呢?